人們在煎煮中藥時往往有一些誤區(qū),這些做法有時會降低藥效,甚至使藥物失效。這里簡單介紹一些煎藥時需留心的注意事項。
煎煮前不必清洗
有些患者習慣將飲片洗過再煎,以策衛(wèi)生,謬也。其一,方劑中有些藥味以粉末狀態(tài)存在,如龍骨、牡蠣等,煎煮水洗將造成粉末部分或整個流失而影響療效。其二,水洗可致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藥效。飲片中的粉塵多為藥粉,煎藥可殺死病原微生物,患者大可不必圖干凈而于煎煮前沖洗飲片。
煎煮前先預浸
一般將飲片用冷或溫水浸泡30-60分鐘后再煎煮。飲片如未經預浸而直接煎煮,表面受濕熱急劇膨脹,堵塞孔道,水分不能進入飲片內部,不利于藥效成分的煎出。預浸可慢慢濕潤藥材,使其充分膨脹,讓藥效成分易于煎出,以提高煎出度。預浸過的茵陳蒿湯,煎出量較直接煎者高7.24%。
勿用沸水浸泡飲片
沸水浸泡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,因為中藥多為植物藥,沸水會使其所含蛋白質驟然受熱凝固,使飲片表面的淀粉突然受熱糊化,形成緊密隔水膜,阻礙水分的進入,藥效成分即使溶解后也難以向外擴散。其次,飲片中一些高分子物質遇沸水易形成膠體,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滲出。
再次,芳香性藥材,如薄荷、紫蘇、砂仁、豆蔻等所含揮發(fā)性物質遇熱水易逸出,故不能用沸水浸泡。同樣,不預浸而直接熱水煎煮,蛋白質凝固及淀粉糊化也妨礙中藥有效成分的煎出。
以上所言為患者或親屬自己動手煎藥的一些基本知識,如今已開發(fā)出煎藥機,不少藥房有配備,如上海長海醫(yī)院藥學部配備有多臺煎藥機,可代患者煎煮所配方劑,每帖藥經120℃熱壓煎煮1次,半小時即可得到150毫升較清的藥液,經厚塑料袋包裝,既衛(wèi)生也便于攜帶、服用。